三是以著名画家泼墨人物画为题材。
三、米面价格微降、油类价格平稳。挂面(普通)均价2.56元,与15日持平。
市民比较关注的鸡蛋(普通)(每500克,下同)均价4.36元,与15日持平。价格上升较大的是土豆,均价为1.87元,涨幅为9.4%。青辣椒、大葱、大白菜均价6.46元、8.18元、1.38元,比15日下降28.5%、4.4%、1.4%。其中,面粉(普通)(每500克,下同)、大米(中等)均价分别为2.12元、2.46元,比15日下降0.5%、0.4%。附表:上周(2月15日-2月21日)15种重点监测蔬菜(超市)价格运行情况表(来源:日照市价格认证和监测中心)。
2021年2月21日重点监测的6家超市33种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与2月15日(下同)相比,23种下降7种持平3种上升。花生油(鲁花一级,5L)、大豆油(主销品牌,5L)均价分别为159.54元、47.57元,均与15日持平。成洪山的孙子成昭阳正在跟着爷爷奶奶学着给鱼灯笼做最后的修饰,用黄色、绿色把鱼灯笼装点得更加多彩好看,最后再贴上小尾巴,一个鱼灯笼就做好了。
2月23日,在东港区涛雒镇成家廒头村,成洪山和他的妻子正在家中制作鱼灯笼。记者看到,蒲苇杆儿被截成几段后,在成洪山手里简单几下就折成一个鱼形的灯笼骨架。正月十五点花灯,是元宵节特有的传统风俗,成洪山的家乡成家廒头村是一个传统鱼灯笼制作村,传统手艺制作的鱼灯笼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成洪山说:刻好的鱼版刷上桃红色颜料,把灯笼纸轻轻覆盖在表面,再用萝卜块将纸来回压平,灯笼纸就印上了一个鲜艳的鱼的形状,再把扎好的鱼灯架子抹上浆糊,将灯笼纸仔细粘好,一个鱼灯笼的雏形就出现了。
正月十五点花灯,唱童谣,是元宵节特有的传统风俗,而在元宵节打鱼灯笼是日照特有的习俗。点上一根短短的蜡烛,轻轻放入纸灯笼中,一抹温馨的暖光便透过灯笼纸隐隐照了出来,孩子们打上这种形状的灯笼,唱起祖辈流传下来的童谣,照毛虫,照毛虫,照的毛虫害腚疼。
据说,涛雒鱼灯笼起源于明朝初年,起初用作夜间行走照明,后来他们在灯笼上绘制花卉图案,并开始流向市场。我觉得特别有必要,因为到我们这年龄段做这个真的特别少,我们同学知道的都很少。成洪山说,鱼灯笼质量好不好,最重要的是鱼骨架搭得牢不牢。成昭阳说,现在这种传统文化需要他们年轻人来传承,他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成鲁晓告诉记者,今年和去年相比,喜欢这种灯笼的人更多了,而且还有不少订单正在加紧赶工。清康熙51年,江苏盐城人成永健任日照知县,到涛雒镇成家廒头村时发现了这里风格独特的纸灯笼。随着现在大家对传统手艺重拾兴趣,成洪山曾经担心手艺失传的问题似乎慢慢有了改善,现在还有不少家长把孩子送过来体验灯笼制作,成洪山的儿子成鲁晓说,孩子们来学习制作鱼灯笼他们都是免费教授的,看着老老少少的坐在桌前认真仔细地制作鱼灯笼,让人看了顿然生出些许的欣慰。别看鱼灯笼不大,看上去也挺简单的,但工序却是非常繁琐,一个鱼灯笼的架子就有20多道工序,钻眼、折叠、插孔、订针……每一步都需要手工一步步完成,这些都考验着手艺人的耐心和技艺。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辉 特约记者 宋年升)。因此传有头灯收芝麻,二灯收高粱,三灯收谷子之说。
针锥扎,麻线缝,看你害疼不害疼……烛光摇曳中,老老少少正在坚守的,不仅仅是一份传统技艺,更是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怀。鱼灯笼的骨架主要是由一根根的蒲苇杆儿搭成。
涛雒镇的元宵节与别的地方不太一样,这儿的元宵节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一连三天都要打灯笼,并有收灯之说,如果三天不刮风不下雨,便是收成之年。成洪山今年59岁,他告诉记者,他的祖祖辈辈都做鱼灯笼,受家庭的影响,他从9岁就跟父亲学习灯笼制作,至今制作鱼灯笼已有50年了。他说别看做好的鱼灯笼看起来不复杂,但所有的工序加起来就有近40种,每天他和妻子俩人忙活一天也就能做10多个。这个鱼灯笼从我们很小就开始做,有的都讲究,十五有个鱼,年年有余嘛,以前的时候都不大愿意做了,现在都喜欢了,这个来要,那个来要的,这就越做越高兴。在客厅里,成洪山的老伴正忙着糊灯笼,脸上、手上都沾满了桃红色颜料,她告诉记者,最近格外忙,这手上的颜料都来不及洗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日照多家企业开足马力,许多工人坚守在各自的生产线上,确保各项生产平稳有序开展,他们加紧赶制订单,鼓足干劲,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为新一年发展建设开好局。
像山东港口日照港、亚太森博等企业,让我们看到了日照经济的澎湃活力,也感受到了企业传递的信心与希望。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山东港口日照港员工,坚守一线、干劲高涨,用劳动书写最美的敬业福,港外过大年、港内夺高产,码头生产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车间,工作人员身着统一工服,一排排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员工正在紧张投入到正常生产中,一道道流水线工序忙碌地进行着,现场一派繁忙景象。2月22日,记者一踏进在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机器运转声。
招员工、忙生产、赶订单、抢工期……春节过后,我市各行各业、重点项目等都已复工复产,劳动者们开始进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2月11日—17日,山东港口日照港日均装火车同比增长2.2%。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辉 特约记者 宋年升)。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山东港口日照港聚焦铁路装卸车、重点船舶作业,努力克服大雾等不利天气因素影响,精心组织节日期间各项作业,全港吞吐量同比增长5.3%,实现新春开门红。2月14日夜班,山东港口日照港铁运公司拖运量完成17万吨,创单班拖运量新纪录。连日来,累计服务零售户12000余户,开展党员攻坚项目3项,技术改造1项,提升单线分拣效率至10000条/小时。
在日照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该中心迎来发货高峰,许多工人坚守在各自的生产线上,确保各项生产平稳有序开展,分拣,发货,确保香烟及时送达客户手中郑学民说,处在新时代,有担当者才能有作为。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能让群众对件件琐事没有怨言,便是能力一开始也不知道该如何诠释这个身份,但慢慢发现代表这个身份与警察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
但在郑学民的概念里,不管遇到任何节日他的责任始终不会变:每天辗转于辖区各个村庄,把老百姓家长里短的琐事尽量解决,让生活在刘官庄这个云塑小镇里的每位百姓,都能从心底感受到幸福———老百姓的事看似不大,却尽是民生2020年以来,为了响应上级公安机关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导向,郑学民带领刘官庄派出所以争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以省市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攻坚再抓三年为引领,深入践行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和精准警务理念,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不断加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也就成了郑学民和同事们谨记于心底的目标。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
2017年,始终以百姓获得感为己任的郑学民当选为人大代表。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多年来,郑学民凭着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多次荣获个人三等功、安保维稳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用心、用责对肩上职责进行了最好诠释。临近过年,郑学民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时,发现辖区有两户村民因宅基地归属问题多次发生纠纷,并有矛盾进一步激化的迹象,郑学民高度重视,及时向党委领导汇报,并组织司法、国土、法院等部门以及社区村庄干部一起主动介入调查。
老百姓的事看似不大,却尽是民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地,公民的权利意识,占有欲望也日益增强,这也在无形中给基层派出所工作增添了巨大难度,换位思考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便是郑学民给自己定下的工作准则。
建议提出后,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正在推进落实当中。从国家层面来看,正在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提高辅警待遇,郑学民便将这一思路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于2020年提出《关于进一步提高辅警工资待遇的建议》,建议提升基层辅警相关待遇。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心系百姓、积极履职。腊月廿七,在莒县刘官庄派出所,所长郑学民侃侃而谈自己在基层工作多年的感触。